世界富豪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,振聋发聩,他说:“我是有点亲华,不仅是我在中国有既得利益,中国人民真的很棒,有很多正能量!中国被低估了,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,这连小学生都知道!”这番言论瞬间引爆全球舆论,让这位特斯拉CEO再次成为焦点。 埃隆·马斯克常常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。 近来他再次语出惊人,做出一连串的言论,不但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“有点亲华”,而且还声称美国绝对不可能战胜中国。 这番话听上去大胆,甚至有些“叛逆”,背后究竟是纯粹的商业算计,还是这位企业家的确看到了某些尚未被察觉的真相? 事情的起因是马斯克在一次公开活动中的表态。 他直言不讳:“我是有些亲华,这并非仅仅因为我在中国有既得利益。”中国人民真的很棒,有很多正能量!中国被低估了,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,这连小学生都知道!” 这番话与西方主流媒体长期对华的负面论调形成巨大反差,瞬间引爆了全球舆论。 马斯克甚至多次强调自己是“中国的超级粉丝”,并指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真实实力存在系统性的低估。 这话自然不是空穴来风。毕竟马斯克的底气首先来自特斯拉在中国的巨大成功。 上海的超级工厂本身就是一个商业奇迹,不仅是全球产能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基地之一,其效率也堪称惊人——高峰时每三十多秒就能下线一台ModelY。 更关键的是,工厂高达95%的零部件实现了本土化采购,这在行业内几乎是独一无二的。就连马斯克自己,都对上海工厂赞不绝口,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高效的,质量最好的。 从市场表现看,中国对特斯拉的贡献更是举足轻重。截至2024年,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量已占据其全球市场份额的逾40%。 这背后,是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力扶持和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。 相较于在其他市场可能遇到的环保抗议或工会纠纷,中国政策的连续性和社会稳定性,为特斯拉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土壤。 但马斯克认为,特斯拉所取得的成就比其本身要大得多。他对中国的了解,远不止于此。对于中国人,他说得相当诚恳,几次说他们都很积极,很努力,也很有创意。 而这一点,同样体现在了他对于中国技术力量的评估上。 马斯克相信,中国正在从“世界工厂”向“创新中心”转变,这是一个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尖端技术上取得突破的过程。 他还对自己公司的“擎天柱”机器人的前途表示了忧虑,预测中国将会在这个行业占据统治地位,并且还半开玩笑的说,将来中国公司在机器人行业的排名中将占据2-10位。 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,统计数字表明,很久以前,中国的工厂就已经超过了德国、日本,而且四年时间里,这个数字已经翻番了。 在其他领域,对比也同样鲜明: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35%,而美国仅为7%;当纽约地铁改造一公里需要耗费十年光阴时,中国同期却能开建7000公里的高铁。这种效率,即使是马斯克也感到震惊。 这种对中国实力的认知,也直接影响了他对中美关系的看法。关于台湾,他说得很清楚,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并且相信中美之间的关系会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而得到改善。 他还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出口管制,认为这种限制不仅徒劳,反而会倒逼中国的科技公司变得更强大。 马斯克更是揭示了一个被许多人刻意忽略的事实:中美技术之间早已深度捆绑。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永磁电机,SpaceX卫星的太阳能板也采购自中国的光伏企业,甚至美国AI公司高达六成的训练数据都源于中国。 基于此他断言所谓的“科技冷战”根本无法持续,并呼吁双方回归理性对话,因为“我们需要更多直面事实的人,而非被偏见束缚的盲从者。” 这番话说得很直白,美国内部也是一片哗然。共和党议员指责他“为钱出卖美国”,民主党则要求调查特斯拉的技术转让问题,而白宫对此则选择了避重就轻。 可是在大洋彼岸,马斯克的“大实话”却引发了热烈反响,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二十亿,多数网民认为他“说出了真相”。 但是与政治家们的唇枪舌剑相比,市场作出了更真诚的回应。 宝马追加在华投资百亿欧元,苹果将部分迁往越南的产线又迁回中国,阿斯麦顶着禁令压力向中国出口光刻机,超过八成的在华美企也明确表示拒绝移产。 华尔街在中国资产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巴菲特加大了对比亚迪的投资,而桥水也加大了对阿里巴巴的投资。在全球南方,印度、巴西、沙特等国已连续三年对中国的发展倡议予以支持。 这些行动,都在为马斯克的论断提供注脚。 归根结底,马斯克的这番话,与其说是“亲华”,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商业判断。 他以一个超级企业家的视角,看到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深度融入全球化,也看到了美国因政治极化而出现的种种问题。也许这就是他宣称美国不可能战胜中国的根本原因。 当越来越多像马斯克这样的跨国企业家加入“理性对话”的行列时,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或许真的会迎来一次重塑。